欢迎光临高技能人才网-最权威的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是专业高技能人才的启航站!
当前位置:首页 > 公文公告
省委八届二次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河北省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提出了建设文化强省的方向、目标、任务和措施,是当前和

省委八届二次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河北省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提出了建设文化强省的方向、目标、任务和措施,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动我省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指导性文件。财政是党委政府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政策工具,各级财政部门要按照《实施意见》的要求,把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摆在财政工作更加重要的位置,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优化支出结构,创新支持方式,加快完善促进文化改革发展的财税政策保障机制,推动文化强省建设不断迈出新的步伐。

    切实增加财政投入

    推进文化强省建设,离不开财政资金政策的有力支持。近年来,各级财政部门把文化支出作为财政民生投入的重要内容,文化事业发展投入总体较快增长,全省一般预算文化支出从2006年的16.7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49.4亿元,年均增长24.2%。在进一步增加财政投入问题上,《实施意见》提出了两个硬性要求,即保证公共财政文化建设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提高文化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各级财政部门要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加快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的高度,深刻认识推动文化改革发展的重大意义,统筹财力,克服困难,切实增加文化建设财政投入。各市县财政部门要严格按照《实施意见》的要求,设立文化产业引导资金和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除在年初预算中予以足额安排外,在年度超收收入安排时也要予以优先考虑,确保达到两项硬性指标的要求;文化支出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比例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市县,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努力争先进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市县,要克服困难,统筹财力安排文化支出,努力缩小差距。

    优化文化支出结构

    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推进文化改革发展都会面临财政文化建设投入的有限性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之间的矛盾。因此,各级财政部门要按照“统筹谋划、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紧紧围绕唱好“重头戏、功夫戏、地方戏、拿手戏”,进一步优化文化支出结构,集中财力办大事,努力在支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上做文章,在促进文化事业全面发展和文化产业跨越发展上下功夫,在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公共文化需求上求突破。要积极支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和开展“善行河北”主题道德实践活动等,支持发展体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辐射力和影响力的现代文化传播体系,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要按照文化设施建设达到“3311”标准和文化惠民能力“双提高”的要求,积极推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和农村文化活动,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要以提升河北文化知名度和影响力为核心,积极支持打造以“红色太行、壮美长城、诚义燕赵、神韵京畿、弄潮渤海”为代表的河北特色文化,继承创新发展以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要内容的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燕赵文化的全面振兴。要积极支持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着力培育和引进高层次、高技能、复合型文化人才,推进实施文化精品工程,激励优秀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和文化品牌的打造。要在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以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下,科学使用文化产业引导资金,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并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支点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要坚持文化支出向困难地区、向基层、向农村倾斜,支持构建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并且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缩小文化资源配置区域间、城乡间和群体间差距,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创新文化支出方式

    文化产品具有公益性和社会性,财政加大文化投入是非常必要的,但由于文化产品的公共物品特性、市场、经济社会发展阶段以及体制机制障碍等原因,财政投入与公共文化服务之间不是简单的投入产出关系,财政不能也不宜大包大揽地直接投资所有的文化服务,而应根据文化服务的性质和特点,区分纯公益性文化产品、准公益性文化产品和营利性文化产品,合理确定文化支出范围和支出方式,强化财政资金的激励引导功能,不断提高文化机构的文化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最大限度地发挥公共财政资金的效益。对于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文化遗产收集保护、公益性文化设施免费开放等纯公益性文化产品和服务,要建立健全经费补助支出标准和方式,按照政策要求和工作需要予以保障。对于杂技节、艺术节等准公共文化产品和市场不愿意提供但完全有能力提供的文化产品和服务,由财政以按场次给予补贴或出资购买等方式提供。对于竞争性的文化产品,则要坚持政府推动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财政投入的杠杆和乘数效应,引导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增加文化产业投资,逐步建立起多渠道、多元化的文化投入新模式。省财政将逐步扩大省级文化产业引导资金的规模,以贷款贴息、项目补助和奖励等多种方式,带动市县财政和社会资本增加投入。同时,进一步加强与其他相关财政专项资金的互动,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引导资金示范引领作用,推动文化产业与教育、体育、休闲等产业融合发展。

    加强文化支出绩效管理

    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除了调整支出规模、结构和方式外,还必须加强文化支出的绩效管理。要建立群众文化需求表达和调研机制,把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赞成不赞成作为评价文化支出绩效的首要标准,切实加强调查研究,深入了解群众的文化需求,反映群众意见,努力为群众提供便捷的、多样化的文化产品和服务。要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投入绩效评价机制,在做深做实做细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的基础上,逐步拓展公共文化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的范围,建立以结果为导向的评价指标体系,实现评价指标由以直接产出或活动为主向以社会目标和结果为主转变,全面提高绩效评价结果的质量和公信力。要逐步建立绩效评价结果的运用机制,根据绩效评价结果制订或调整相应的文化财政政策,并将其作为财政转移支付和专项补助的重要依据,提高财政文化支出的效率、优化公共财政资源的配置。要建立文化资金预算编制与文化资产管理有机衔接机制,进一步统筹文化支出和文化单位存量资产的配置,积极推进文化设施的共享共建共用,整合各类文化资产资源,最大限度地减少文化领域公共资源的重复配置和闲置浪费。
 

                                                            -----国家高技能人才网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