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高技能人才网-最权威的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是专业高技能人才的启航站!
当前位置:首页 > 公文公告
近年来,湘西州大力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建设,全州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化解各种消极因素,因势利导推动非公有制经济转型升级,促进民族地区实现后发赶超?笔者经深入调研展开了深层次思考。 一、基本情况与

近年来,湘西州大力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建设,全州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化解各种消极因素,因势利导推动非公有制经济转型升级,促进民族地区实现后发赶超?笔者经深入调研展开了深层次思考。

  一、基本情况与特点

  (一)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善。为推动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湘西州委、州政府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培育发展产业集群的意见》、《关于加快产业园区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意见》等系列政策措施。非公党建工作进一步加强,“两新”党工委组织建设得到进一步健全完善。

  (二)经济总量进一步壮大。2010年,全州共有注册登记私营企业4954户、注册资本98.1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5.5%、11.1%;个体工商户44078户、注册资本23.8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6%、22.3%;全州全年非公有制经济完成增加值226亿元,占全州GDP的76.67%。

  (三)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彻底整治“锰三角”和钒矿,锰锌矿业整治整合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效。创新模式与广州市合作开办湘西(广州)工业园,全州拥有省级经济开发区3个,省级承接产业转移特色基地1个。战略合作伙伴的引进取得重大突破,与中钢、中铁、中冶等央企和省建工集团等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领域有新延伸。

  (四)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大力推进科技富民强企兴州,全州开发出高新技术产品45个。“酒鬼”成为全国驰名商标,拥有三立电解锌、东方牌电解锰、酒鬼酒系列产品等全国、全省著名商标20个。

  (五)社会贡献进一步加大。2010年,全州非公有制经济实缴税金20.57亿元,占全州实缴税金的65.87%,成为全州财税收入的重要源泉。二、三产业从业人员达到76万人,占全部二、三产业从业人员的85%,成为社会就业的主要渠道。

  二、主要困难与问题

  (一)总量规模偏小。2010年,湘西州非公有制经济总量增加值仅占全省非公有制经济总量增加值的2.2%,规模工业增加值和实际完成投资额,也分别仅占全省的1.9%和0.7%。全州缺乏主业突出、发展后劲足、带动能力强的大企业,“散、小、差”的局面尚未得到根本转变。

  (二)产业层次偏低。现有非公企业集中表现出“三多三少”特点:资源加工型、劳动密集型企业多,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企业少;传统加工企业多,高新技术企业少;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多,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少。产品缺乏话语权,市场竞争力弱。

  (三)创新意识偏弱。总体上看,湘西州非公企业多数业主经营理念落后、视野狭窄,缺乏通盘考虑和长远计划,经营方式老套,家族化色彩严重。重成本、重销售,轻技术、轻创新,依靠老工艺、生产老产品还占有相当市场,科技创新和科技强企意识弱。

  (四)发展环境偏紧。一是非公企业和非公资本准入难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二是重处罚、轻管理,重收费、轻服务,限制多引导少、制约多支持少的现象还没有根本解除。三是还不同程度存在非法阻工闹事、敲诈勒索、强揽强要、强买强卖、哄抬工价等现象。四是资源、电力制约问题还比较突出。

  (五)企业融资偏难。2010年末,全州存贷差为186亿元,存贷比仅为全省的40%。在信贷投放上,2010年银行新增贷款仅占全州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10.6%,新增额度仅占全省的0.83%。据人民银行湘西支行调查,全州非公企业流动资金缺口达60亿元。非公企业常常因为资金问题坐失了不少发展良机。

  三、发展对策与建议

  (一)落实“两个规划”,大手笔优化非公经济区域产业布局。

  一是落实产业区域发展规划。要站在全州区域发展的全局,提出并确立非公有制经济产业区域发展战略,加强顶层设计,突出发挥区域中心城市州府吉首的引领带头作用,加快提升吉首的发展速度和经济总量,打造“一市龙头辐射、七县特色合围”的极化效应。突出以打造锰、锌、钒、光伏、生物“五个百亿产业”为核心,在全州8县市同步布局和建设一批能够发挥资源优势、体现区域特色、关联度强的文化旅游产业、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和农业产业化建设项目。在策略上,要依照区位条件、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发展潜力和路径依赖等因素,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旅则旅的原则,统筹规划和制定完善全州非公有制经济产业布局,明确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方向。在操作上,要在顶层设计的指导下,自上而下逐层搞好各个区域的产业设计,明确全州主导产业、优势产业、新兴产业,做到既在全局布局上突出支柱产业建设,又在不同区域上体现产业建设侧重,处理好产业分工与产业协作、中心城市产业聚集和次级区域产业呼应、产业培育和集群发展等关系,防止区域产业出现“同构性”、“低度性”和重复建设,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非公产业集群,形成多点发力、整体发展的产业格局。

  二是落实行业发展指导规划。要在产业区域发展整体规划统筹指导下,围绕国家产业政策、国内外行业产能、国内外市场空间、民族地区特色产业和本地区旗舰型核心龙头企业,科学制定行业发展规划,加强产业指导,引导非公经济进入增长空间较大的产业发展,优化行业结构,避免投资失误,实现非公经济的协调发展。

  (二)促进“三个升级”,大力度推进非公经济加快结构调整。

  一是拓展市场空间促进转型升级。面对国际市场的不确定性和锰锌资源日益枯竭的实际,湘西州非公有制企业需要调整战略思维和经营思路,抱定不转要被动、早转早主动、早转早受益的理念,把目光转移到寻找市场空白,寻找新的投资领域和发展空间上来。要以其他优势资源为新的突破领域,推进钒、铝、镁等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积极培育锰产业、锌产业、钒产业、绿色食品加工业、生物医药产业,加快进入新材料、新能源和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推动企业向产业链上游和产业高端延伸。

  二是优化产业结构促进转型升级。要加快发展优势产业。组织实施“五个百亿产业”规划,培育壮大一批产业关联度大、自主创新能力强的核心企业,培植一批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旗舰型企业。要加快拓展发展领域。引导非公经济从传统产业向基础产业、“两型”产业、现代服务业和农业产业化等领域转变,着力建设好湘西国家锰锌深加工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际国内知名生态文化旅游胜地、国内知名有机富硒生物产业基地。要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把构筑产业聚集区作为拓展发展空间、优化生产力布局、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以湘西经济开发区为龙头,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带动特色产业基地和特色专业园区建设,形成规模效应显著的特色产业集群,推动全州非公有制经济在更高层次上实现集群化发展。

  三是坚持科技创新促进转型升级。以实施一批技改项目、抓好一批技术攻关、创新一批技术体系、对接一批高校院所、培养一批技术人才、开发一批自主产权等“六个一批”为主要内容,引导非公企业实施“创新行动”计划,鼓励支持非公中小企业技术革新,大力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要按照“两型”要求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两高”产业发展,走集约化、规模化、集群化的路子,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环保经济。

  (三)打造“四个平台”,多维度完善非公经济服务促进体系。

  一是打造融资服务平台。加大财税支持力度设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建立稳定增长、逐年扩大的长效扶持机制。鼓励和支持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各县恢复或新设分支机构,适当下放信贷审批权限,扩大信贷支持的层次性和覆盖面。积极开展融资帮扶服务,运用股权出质、股权出资、债权转股权、动产抵押、商标质押权和专利权质押等新型融资工具,积极搭建银企洽谈合作融资平台。大力发展小额信贷公司和村镇银行,扶持非公企业发展。推进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调整信贷政策,制定符合民族落后地区、适合非公有制经济特点的评级授信制度,进一步放宽条件、简化审批手续和程序,提高服务效率和授信额度。拓宽直接融资渠道,鼓励非公经济以股权融资、项目融资等方式筹集资金,推动和鼓励符合条件的非公企业在中小板、创业板等上市融资,允许符合条件的非公企业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发行债券,破解融资难题和非公经济发展瓶颈。

  二是打造创业服务平台。大力实施“创业计划”,支持建立创业服务机构,建立完善创业项目库,为初始创业提供信息咨询、市场开拓、技术支持等方面的服务,提高创业成功率。加大对自主创业的政策支持力度,通过开展创业培训、贷款担保与贴息、场地扶持、信息服务等措施,鼓励扶持自主创业。对新创办的非公高新技术企业,除按国家有关规定享受相应的优惠政策外,在创业资金、土地供应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三是打造培训服务平台。着力提高非公企业经营管理者素质,把企业经营管理者和专业技术人才纳入培训计划,重点开展法律法规、产业政策、经营管理、职业技能和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培训,增强非公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法制意识、诚信意识、质量意识和创新意识,提高战略决策、科学管理、开拓创新能力。

  四是打造信息服务平台。加快建立面向非公经济的信息平台,为非公经济提供市场信息、技术信息、政策信息、人才信息和法律咨询服务,提供行业规划、投资信息、产业投资指导目录等信息,推动非公企业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风险防范体系,降低经营风险。

  (四)创优“四个环境”,全方位营造非公经济发展良好氛围。

  一是创优政策环境。要打好民族自治、西部开发、湘西地区开发、武陵山区经济协作“四张牌”,组织对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所需政策法规进行前瞻性研究,提出建设性意见,争取国家和省在财政政策、投资政策、产业政策、土地政策、环境政策、人才政策等方面对湘西州民族地区给予特殊性照顾和倾斜。要加大政策法规体系建设创新力度,按照“非禁即入”的原则,放宽非公经济市场准入条件,允许非公企业和非公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所有行业和领域。鼓励非公有企业和非公资本进入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领域,进入社会事业领域,进入法律法规允许进入的文化传媒领域,进入旅游市场,进入电力等行业和领域,扩大有序竞争,营造非公经济发展良好政策环境。

  二是创优法治环境。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审批事项,简化审批程序。进一步完善政务公开制度,加快“一站式受理、一站式审批、一站式服务”的政务中心建设,杜绝审批职能体外循环。要充分利用民族区域自治优势,从湘西州非公经济发展实际需要出发,抓紧修订和逐一研究制定促进非公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把促进非公经济发展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从制度层面保障非公经济后发赶超、跨越发展。

  三是创优市场环境。大力整顿市场秩序,严厉打击商业欺诈、欺行霸市等违法行为。加强诚信政府建设,创造尊重规则、遵守秩序、保护交易、讲究信用的良好市场环境,打造“诚信政府”和“诚信湘西”品牌。大力推进“平安湘西”建设,着力优化企业创业环境,按照“围墙外政府负责,围墙内企业发展”的思路,为非公经济和企业发展搬掉障碍物,扫平发展道路,给市场主体和非公经济传递信号、传递信心、传递力量。

  四是创优人文环境。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土地储备、“五通一平”等基础工作,大力筑巢引凤、招商引资。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弘扬湘西文化,培植湘西精神,努力提升湘西的知名度、美誉度、吸引力,建设经济景气指数高、投资创业环境好、社会和谐人气旺的湘西州非公经济发展人文环境。

  (五)推进“五个工程”,大举措提升非公经济内在整体素质。

  一是推进“管理强企”工程。加强非公企业体制建设,创新产权制度,将企业体制机制逐步由产权单一向产权多元、“私人企业”向“社会企业”、家族式管理向现代化管理转变。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有效改善非公企业治理状况,提高企业治理效率。建设学习型企业,努力打造一大批战略管理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强,质量、品牌、安全和营销管理水平高,治理结构比较完善的非公企业。

  二是推进“人才强企”工程。坚持实施好五年引进500名优秀博士、硕士高层次人才工程,加强创新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高度重视专业技术队伍建设,特别要重视技术带头人和领军人才的稳定、培养和引进,从分配制度上采取技术入股、期权、利润分成、奖励股份、提高薪酬等政策措施,吸纳优秀人才进入非公企业。要大力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增强非公企业家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科学决策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市场应变能力,培养一批具有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和创新精神的企业家,推动非公企业和非公经济实现量的提升和质的跨越。

  三是推进“品牌强企”工程。大力实施创品夺牌战略,引导非公企业走品牌化发展道路,着力培育特色产品、特色品牌、特色园区、特色集群、特色经济,努力走出一条用品牌提升产业的新路,加快形成一批代表湘西产业和区域优势、代表湘西企业竞争力并享誉全国的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提高产业产品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率,促进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

  四是推进“文化强企”工程。着力增强企业文化“软实力”,积极构建现代企业文化,用企业独特的文化打造非公企业的经营理念、价值标准、职业道德,增强员工对非公企业的认同感、责任感、凝聚力和向心力,推动非公企业和谐发展。

  五是推进“党建强企”工程。要在非公企业中着力抓好党的组织、党的工作“两个全覆盖”工程。深入开展把企业生产经营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企业生产经营骨干的“双向培养”工作。要努力把非公党组织队伍建设成企业发展的谋划者、技术创新的带头者、销售市场的开拓者、深化改革的推进者,把非公企业党组织建成政治思想和组织建设的坚强战斗堡垒,引领非公企业在思想上与党同心同德,在目标上与党同心同向,在行动上与党同心同行,为促进非公经济转型发展、和谐发展、科学发展献计出力,加快民族地区实现后发赶超、跨越发展。

                                    -----------国家高技能人才网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