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高技能人才网-最权威的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是专业高技能人才的启航站!
当前位置:首页 > 政策法规
一向信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上海,近年来更一再地呼唤包容精神。 2011年底,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在九届上海市委十六次全会做了一个长达1万多字的讲话,包容成为提及频率最多的一个词汇,俞正声还再次重申了上海的海纳百川精神。 新时期上海的转型以现代服务

一向信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上海,近年来更一再地呼唤“包容精神”。

    2011年底,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在九届上海市委十六次全会做了一个长达1万多字的讲话,“包容”成为提及频率最多的一个词汇,俞正声还再次重申了上海的“海纳百川”精神。

    新时期上海的转型以现代服务业为重点突破口,“包容”无疑是服务经济所必须具有的“心态”。

    “包容”一方面针对政府职能部门。上海向来有“强势政府”之称,政府是发展城市经济的主体,对城市的各种资源直接进行配置,通过大开放、大投资、大基建带来的总量扩张,来带动城市经济发展。“强势政府”模式导致国资在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民企发展相对较弱,市场缺乏活力。

    记者曾与多位专家学者谈论上海的“强势政府”模式的优劣,反对者与赞同者都有,而且意见都很鲜明。

    反对者认为,强政府压抑了市场的自我发展,短期内虽然容易见效,但长期却牺牲了市场的活力,造成“国企独大,民企弱小,市场创新能力不足”,这也是上海经济在持续多年领先之后,反而落后于江浙等地的原因之一。

    赞同者认为,政府就应该“强势”,才能集中力量办大事,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否则的话,“政府软弱无力就和西方一样了”。不过,赞同者亦表示,“强势政府”应该与高效市场结合,怎么达到高效?政府执行力要好。“现在的上海,很多干部没有浦东开发时的激情了。外地的很多政府没有休息日的。”一位专家批评说。

    一位匿名的上海市区县干部也承认,现在上海的官员心态都比较谨慎,很多时候“放不开手脚”,缺少一点干大事的魄力。

    包容的另一面在于全体市民的心态。作为一个国际性大都市,越来越多的“新上海人”涌入上海。2011年数据显示,2011年全市常住人口达到2347.46万人,其中外来常住人口达到935.36万人,已占常住人口总量四成。

    构建一个“包容”的社会在上海极为迫切,上海作为国内经济发展最为成熟的地区,各类矛盾也在发展过程中暴露出来,一些矛盾甚至较其他城市更为激烈。在本地论坛上,“原住民”对“新上海人”甚至是上海政府出台政策的批评不绝于耳。

    这也导致政府在引进外来人才的时候有诸多顾虑。一方面上海处于“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量极大,政府希望通过大量引进优秀的本土以外的人才来充实本地的发展力量;一方面却又碍于财政能力或怕本地居民的反对而不敢有“大动作”。

    “我现在脑子里最难的一个是人才,一个是开放。”上海市市委书记俞正声坦言,这是他认为目前上海转型发展所面临的最难的问题。

    在倡导上海“包容”精神的同时,上海更强调了人才对于上海市发展的意义。俞正声在上海市第十次党代会上说,培养、集聚和用好人才是上海创新转型的关键所在,我们要想方设法优化人才事业环境、生活环境和服务环境,创造最佳创业环境,充分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使上海成为人才的乐土。

    情况正在发生变化。2012年初的一次小型座谈会,与会者的发言让人很意外,在讨论为什么来上海创业的问题时,众多创业人士一致对上海的“软环境”表示了好感。

    原盛大云联席CEO季昕华便是其中一位。彼时,他刚刚从从盛大离职,离职后季昕华选择了自己创业,并迅速入驻杨浦区创智天地新落成的“云海创业大厦”。

    在季昕华看来,上海对于中小企业有“天生的吸引力”,不只是园区方面在零成本注册公司和其他政策补贴方面的支持,“更重要的是上海的界限比较清晰,没有"模糊区"的隐性成本”。

    “软环境”的改善被认为是上海转型提升现代服务业能力的重要表现。上海市云计算创新基地总经理杨苓告诉本报记者:“我们第一时间帮助入驻企业落实了公司注册问题。不仅如此,还落实了每年2000万元的云计算发展专项资金,用于鼓励注册在杨浦的云计算企业的创新发展。”

                                                                 ----国家高技能人才网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