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高技能人才网-最权威的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是专业高技能人才的启航站!
当前位置:首页 > 公文公告
城市活力,创新激发。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给出创新能力指标: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3%左右;创新创业型人才环境不断优化,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比重达到27%左右 代表、委员们认为,指标的设定,充分考量了上海的实际情

城市活力,创新激发。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给出创新能力指标: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3%左右;创新创业型人才环境不断优化,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比重达到27%左右……

 

    代表、委员们认为,指标的设定,充分考量了上海的实际情况,契合“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主线。指标要转化为现实,关键还在于完善创新创业环境,政府要放心走开、巧妙“介入”,让各类创新资源都能“如鱼得水”。

 

 

3%:引领产业创新转型

 

 

    国际上,通常采用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GDP比例这一指标,反映一国的科技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根据世界经合组织的统计,这一指标的世界各国平均水平是2%。在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早年就已超过3%;以色列已超过4%,接近5%。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GDP占比达到3%,已经成为主要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共同的投入目标。

 

    “定位3%,表达了上海实现创新驱动的决心,也体现出政府对科技研发和科技进步水平的重视程度。上海应当、也可以实现这一目标。”于颖彦等代表不约而同提到,近年来,上海的科技研发投入不断增加。去年,这一比例达到2.9%。尽管今年全球经济形势仍不容乐观,存在困难,但也蕴含机遇,倒逼各类创新主体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引领产业创新转型。不少代表、委员提到,目前,上海的高技能产业增加值率仍较低,总体缺乏核心技术、自主品牌和龙头企业。现代产业特别是新兴产业投资不足,战略性新兴服务业亟需培育壮大。要抓住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发展等重大机遇,以此作为研发投入的突破点与聚焦点,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尽快形成规模化产能。

 

    谋划当前,还要考虑长远。于颖彦代表认为,“3%”要兼顾数量与质量,加大重要领域、重大项目投入同时,还要注重基础学科的研发投入,使研发的溢出效应更为可持续。

 

    顾晓敏代表留意到,对3%的表述中,政府工作报告使用了“相当于”这一词汇,“要更进一步,不仅仅需要政府部门在政策、资金等方面推动,也要通过政策激励,引导企业、高校院所等处于科研创新一线的力量更加积极行动起来,共同投入、共同参与。”她认为,应继续加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鼓励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和研发队伍,鼓励有条件的高校、科研院所建立技术转移机构和工程化技术集成创新平台,积极推动共有技术研发机制建设。

 

 

27%:促人才结构优化

 

 

    韩正市长在昨天的政府工作报告补充发言中,提到科技、人才、宽容是创新成功的三要素。此次创新能力指标中,明确要实现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比重达到27%左右的目标,“这释放了尊重人才、吸引人才的信号导向。”顾晓敏代表分析,上海要发展先进制造业,实现产业升级改造,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量极大,“在一些制造业领域,不缺研发人员,缺的是把研发成果转化为产品生产制作出来的技能型人才。”

 

    数据显示,“十一五”期间,本市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比重从2005年的14.98%提高到25.01%,“将目标定为27%,也显示了政府促人才结构优化的努力。”倪闽景、汪兰洁等代表表示,最近出炉的人才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五年内培育1000名高技能领军人才,落实首席技师“千人计划”资助政策,“通过政策引导,让一批高技能人才脱颖而出。”

 

    正如顾晓敏代表所言,27%体现的是一种导向,即对人才的渴求。统计显示,至2010年底,本市党政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到391.08万人。但与纽约、伦敦等国际化大都市相比,上海还存在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相对缺乏等瓶颈,“要让近者悦而尽才,远者望风而慕,上海要针对人才创新创业需求,制定完善产业、市场准入、融资资助等政策,营造宽容失败的创新创业氛围。”

 

    不少代表、委员认为,要拿出实实在在的举措,破解难引人、难留人的困局,应大力实施人才安居工程,积极扩大公共租赁住房、单位租赁住房的建设和供应规模,重点解决好年轻人、新上海人的住房问题。在校区和园区建设一批人才公寓,解决学校、科研院所和园区企业引进人才的居住问题,“解了人才的后顾之忧,创新才会有持续动力。”

                                 -----国家高技能人才网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