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高技能人才网-最权威的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是专业高技能人才的启航站!
当前位置:首页 > 政策法规
胶南市承载了打造青岛蓝色制造业基地的重任,近年来,一大批产业项目落户该市,急需引进培育大量高端和专业技术人才。今年6月份,三家院士专家工作站同时落户胶南,吹响了蓝色人才聚集的集结号。 □ 本报记者 张忠德 本报通讯员 韩 丽 龙福林 眼光向外揽人才 6月1

胶南市承载了打造青岛蓝色制造业基地的重任,近年来,一大批产业项目落户该市,急需引进培育大量高端和专业技术人才。今年6月份,三家“院士专家工作站”同时落户胶南,吹响了蓝色人才聚集的“集结号”。

  □ 本报记者  张忠德

  本报通讯员 韩 丽 龙福林

  眼光向外揽人才

  6月14日,胶南市聘请三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分别与三家企业共同设立了三家“院士专家工作站”,实现了该市“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零的突破。这是胶南市引进高端蓝色人才的一个缩影。

  胶南市一直坚持实行人才资本优先积累和开放的人才国际化政策,每年从财政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资金设立人才发展专项基金,用于人才的培养、引进和配套环境建设。2012年,该市财政设立1000万元的优秀人才发展基金,重点用于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引进与培养。

  其中,对引进签约五年以上的优秀高端人才一次性给予20万元安家补贴。例如青岛明月集团公司以专利技术入股的方式引进英籍专家秦益民博士,成功开发海藻酸钙纤维、海藻酸钙医用无纺布等产品,开拓了海藻酸盐在生物医用材料的高值化应用,推进了海藻产业延伸拓展。

  2011年以来,该市直接或柔性引进各类蓝色高端人才198名。

  校企结合破瓶颈

  发展蓝色经济,除了高端人才及学科带头人之外,对于蓝色制造业来说,最紧迫的莫过于蓝领人才的培养,为解决蓝色制造业发展“瓶颈”,胶南市依托职教中心等职业教育平台,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订单培养”的现代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

  在6月27日结束的201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胶南职教中心实现金牌零的突破。“成绩的取得,得益于‘校企互动’的教学模式,”参赛带队、副校长刘华说。

  “我们将企业车间直接搬进学校,学生在‘车间’里直接生产出企业需要的‘产品’,无形中树立了学生的质量意识。企业技术人员现场指导,也将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一并带入校园,实现了校企‘无缝式’对接。”刘华介绍。

  “这种‘车间’教学模式无疑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职业中专机电四科科主任孙玉章感受颇深,“我们通过在企业生产一线建立‘专业教师培训工作站’来解决这个问题,组织教师利用寒暑假到企业实践,提高操作技能。”同时,该中心还开展了“能工巧匠进校园”活动,“柔性”引进企业专业技师,对广大师生进行专业辅导。

  通过“校企互动”等形式,开展教师、学生、企业技术员工岗位技术大培训、大练兵、大评选等活动,每年开展技能培训5000人次以上,累计为该市输送蓝色制造业高技能人才3万余名。

  引进来 留得住

  人才引进要求有良好的配套政策,并且将其落到实处,否则,即使能够引进人才,却往往留不住人才。

  胶南市为促进人才发展,出台专项政策,加速创业环境建设,以优越政策激发人才创业激情。“对新认定为国家、山东省、青岛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的企业分别给予100万元、50万元、20万元奖励;对建成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企业,一次性补助经费30万元;与大院大所联合建立实验室的企业,一次性补助经费20万元。”胶南市人才办工作人员介绍。

  “对带技术、带项目、带资金来胶南创新创业的优秀团队和整建制科研院所,最高可获得500万元的担保全额贴息贷款作为创业启动资金。”胶南市人才办工作人员介绍。

  胶南市还设立了总金额为50万元的“胶南市贡献突出人才”奖,每两年表彰一批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让优秀人才充分感受到优越感、成就感,从而激发其以更大的工作动力,投身到加快西海岸经济新区的建设中。

                                                        ----国家高技能人才网

友情链接